知情奇探

藏酋猴

动物百科

藏酋猴

藏酋猴:别名马猴_青猴_大青猴_毛面猴_毛面短尾猴_四川短尾猴,为灵长目、猴科、猕猴属哺乳动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特有物种,分布于我国中部,东至浙江、福建,西到四川、西藏,北达秦岭南部。野生于海拔1500-2500m高山阔叶林、针阔叶混交林或稀树多岩地区。1870年命名,共4个亚种。猕猴家族体形较为粗大的品种,头顶长毛自中央向两侧披散开,面颊上和下巴生有浓密的须毛,如络腮胡须一般,尾巴比其他猕猴的要短得多,呈残结状,长度仅为体长的1/10。动物专家认为,不宜对其投放食物,会导致其性情和生活习性随之“恶变”。

我国体型最大的猕猴。其峨眉山亚种即为大名鼎鼎的峨眉猴,不惧怕人类。如游客防范不严,没有注意关严窗户,有时房间里就会突然出现许多“不速之客”,它们聚集在床上、板凳上、桌子上、地板上,翻箱倒柜,闹个不停。

科目分类:灵长

生存环境:丛林

颜色分类:褐色_黄色

性情分类:野性

最大体型:72cm

毛型长度:中等

寿命年限:30年

适宜温度:18℃±8℃

食物饲料:杂食

藏酋猴形态特征

雄猴体长61-72cm,重14-18kg。有一对大的犬齿,雄兽的脸部为肉色,眼围为白色,眉脊有黑色硬毛。雌兽的脸部带有红色,眼围为粉红色。全身披着疏而长的毛发,背部色泽较深,腹部颜色较浅,头顶常有旋状项毛。颜面随年龄不同而异色,性成熟时呈鲜红色,进入老年时变为紫色、肉色、黑色。雄猴头部深棕色,背为棕褐色,靠近尾基黑色。腹面及四胶内侧淡黄色,四肢外侧及手、脚的背面棕色。

藏酋猴生活习性

喜群栖,由十几只或20-30只组成,大群可达百余只。每群有1-3只成年雄猴为首领,遇敌时首领在队尾护卫。喜在地面活动,在崖壁缝隙、陡崖或大树上过夜。栖息场所固定,晚间多住岩洞或岩崖,有时也上树过夜。内部领地之争不断发生,各个群体“部落”之间时常因为争斗、争食、争好食而引起的战事不断,结果胜者为王败者为寇,落荒者只得另辟领地。

藏酋猴饲养方法

因群体繁殖过快,有些“流氓猴”的恶作剧使游人受到受害等为由,捕捉了很多藏酋猴在山下进行人工饲养,为游人提供逗乐、照相等服务,获取收入。与其他猕猴相较,较难于饲养,尤野外捕获饲养,死亡率很高。只要驯化和精细管理,分群饲养,定时定量,注意卫生,也能饲养繁殖成功。杂食性,但以植物为主,以多种植物的叶、芽、果、枝及竹笋为食,兼食昆虫、蛙、鸟卵等动物性食物,有时到农作物区取食。

藏酋猴雌雄分辨

雌猴体型较小,体长51-62cm,重9-14kg,毛色浅于雄猴。雄兽的阴茎龟头短而且呈圆锥状。幼体毛色浅褐,尾短。

藏酋猴繁殖方式

雌猴性成熟略早于雄猴,4-5岁时发情,一年中都可见到有交配现象,但其高潮期多在10-12月。孕期约5个月,次年3-5月产仔,一般每胎产1仔,偶产2仔。哺乳期为4-5个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