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岩羊

动物百科

岩羊

岩羊:别名崖羊_半羊_石羊_青羊_盘羊_兰羊_欠那_那瓦_贡那_山盘羊,为偶蹄目、牛科、岩羊属哺乳动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(新疆、青海、西藏、内蒙、四川、云南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)、尼泊尔、锡金、克什米尔。野生于海拔2100-6300m的高山裸岩地带。1833年命名,共2个亚种。躺卧在草地上时,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。受惊时可在乱石间迅速跳跃,并攀上险峻陡峭的山崖。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,逃到山脊上以后,总要回过头来看一看,而往往在这个时候丧生。

宁夏贺兰山标志性动物,我国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也被作为家畜人工饲养。两性均具角,雄羊角粗大似牛角,但仅微向下后上方弯曲。攀岩本领极高,峭壁一脚之棱,便能攀登上去,能从10m高处跃下而不致摔伤。

科目分类:羚羊

生存环境:山地

颜色分类:褐色_灰色

性情分类:野性

最大体型:140cm

毛型长度:中等

寿命年限:20年

适宜温度:22℃±8℃

食物饲料:植物

岩羊形态特征

体长120-140cm,尾长13-20cm,肩高70-90cm,重60-75kg。形态介于绵羊与山羊之间。体形像绵羊,它的角不盘旋,近似山羊,单雄兽的下颌又没有胡须。头部长而狭,耳朵短小。通身均为青灰色,吻部和颜面部为灰白色与黑色相混,胸部为黑褐色,向下延伸到前肢的前面,转为明显的黑纹,直达蹄部。腹部和四肢的内侧则呈白色或黄白色。体侧的下缘从腋下开始,经腰部、鼠鼷部,有一条明显的黑纹。臀部和尾巴的底部为白色。冬季体毛比夏季长而色淡。

岩羊生活习性

性喜群居,常十多只或几十只在一起活动,有时也可结成数百只的大群。群体成员的依恋性很强,如果有的成员不幸死亡,其他成员常将死尸围住,不让兀鹫等食腐动物叼走。夏季雄兽有时五六只在一起,爬上最高的顶峰上栖息,到秋季发情期时才下来加入大群中同居。有时与北山羊在同一处栖息,但不混群,也不发生冲突。

岩羊饲养方法

它有迁移习性,冬季生活在大约海拔2400m处,春夏常栖于海拔3500-6000米之间,冬季和夏季都不下降到林线以下的地方活动。有较强的耐寒性。以青草和各种灌丛枝叶为食,冬季啃食枯草。主要为蒿草、苔草、针茅等高山荒漠植物和杜鹃、绣线菊、金露梅等灌木的枝叶为食,取食时间不十分固定,无固定兽径和栖息场所,通常到固定的地点饮水,但到寒冷季节也可舔食冰雪。主要天敌为雪豹、豺、狼,以及秃鹫和金雕等大型猛禽。寿命为18-20年。

岩羊雌雄分辨

雄兽的四肢前缘有黑纹,而雌兽则没有。雄兽和雌兽都有角,但雌兽的角很短,基部扁,角形直,往上逐渐变得尖细,横切面几乎为圆形。雄兽的角的长度为60厘米左右,最高记录为85cm,既不像盘羊那样盘成螺旋形,而且有很多褶皱和颗粒,也不象北山羊那样朝后呈弯刀形,而且具横棱,而是先向上,再向两侧分开外展,然后在一半处稍向后弯,角尖略微偏向上方,整个角的表面都比较光滑,虽然没有盘羊和北山羊角那样奇特,但特别粗大,显得十分雄伟。

岩羊繁殖方式

12-1月发情交配。雄兽之间的争偶形式于其他羊类相似,但没有其他羊类激烈。孕期为5-6个月,6-7月生产,每胎产1仔。幼仔出生10天后就能在岩石上攀登,半岁后开始长角,2岁时性成熟。在动物园中比较容易繁殖。交配期在秋末冬初,孕后将公羊分开,以免追逐雌兽导致流产。产后2h身上毛干即可站立活动。如果初产,不善哺乳,可辅助吸乳。幼羔生长较快,3个月后即可断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