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紫金钟螺

动物百科

紫金钟螺

紫金钟螺:别名紫金丽口螺,为腹足纲、钟螺科、丽口螺属、螺类系列品种,原产于北美洲西部,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、华盛顿州、加利福尼亚州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海域产。野生于潮间带至浅海岩石、沙或泥沙质海底。1786年命名。在壳上分泌胶囊,有助于阻止被捕食。

螺壳呈圆锥形,厚而坚实、五彩斑斓、艳丽异常,可作纽扣或贝雕工艺品。有“最美丽的钟螺”的美誉,以颜色特殊,颇有喜感,而广受收藏家的珍爱。内层为珍珠层,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霰石叠成,具有美丽光泽,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。

生存环境:海水

最大长度:8cm

形状分类:圆形

颜色分类:黄色_紫色

活动区域:底层

饲养难度:中等

性情习性:温和

适宜温度:22℃±4℃

酸碱范围:8.2±0.2(PH)

硬度范围:8±2(DH)

寿命年限:10年

食物饲料:藻类

紫金钟螺形态特征

螺壳直径约2-3cm,高可达8cm。呈圆锥形,坚实。壳表及壳底金黄色,缝合线,壳缘及壳底中央紫红色带环绕。每螺层有四至五条螺肋,肋上密布细颗粒。贝壳底部较平坦,具同心圆螺肋近十条,肋上亦密布细颗粒。口盖厣角质,圆形多旋橘黄色。

紫金钟螺饲养方法

生有“嘴唇”或“下颚”,用来切割猎物。以藻类、苔藓植物为食。也会吃桡足类的碎屑,甚至可以清除死鱼或其他海洋生物,也会袭击海葵。

紫金钟螺雌雄分辨

 

紫金钟螺繁殖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