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鱿鱼

动物百科

鱿鱼

鱿鱼:别名句公_柔鱼_枪乌贼_中国枪乌贼,为头足纲、十腕目、枪乌贼科、头足系列品种,原产于太平洋西部热带、亚热带海域,我国东海、南海和北部湾均有分布,野生于水深150-200m的大陆架。1849年命名。浅海性无脊椎动物,体呈流线型,相对长度大,阻力小。皮肤下有黑色、黄色和红色的色素细胞,可根据环境变换体色。白天多活动于中下层,夜间常上升至中上层。鱿鱼干口感鲜嫩嫩,营养丰富,被誉为海味珍品。鱿鱼干还含有碳水化合物、钙、磷、铁等营养成分,是我国出口的大宗海产品之一,远销日本、东欧、非洲等地。高血脂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应慎食。

鱿鱼营养价值非常高,富含蛋白质、钙、牛磺酸、磷、维B1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。此外,脂肪含量极低,但胆固醇含量较高。依靠漏斗喷水推进方式,加上端鳍的辅助推动作用,成为头足纲游速最快的品种之一。

生存环境:海水

最大长度:80cm

形状分类:梭形

颜色分类:褐色_灰色

活动区域:中下

饲养难度:较难

性情习性:凶猛

适宜温度:23℃±2℃

酸碱范围:8.2±0.2(PH)

硬度范围:8±2(DH)

寿命年限:4年

食物饲料:肉食

鱿鱼形态特征

体形似标枪的枪头,故称枪乌贼。头小,体稍长,呈锥状,两片肉鳍在身体后端相连,呈菱形。腕8条,上生有吸盘2列。触腕2条,不能完全缩入头内,上生有吸盘四列。吸盘有角质齿环。内壳较小,呈角质薄片。具墨喷,囊墨能力较弱,墨囊腹面具1对发光器。2013年,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科考组在南极洲罗斯海抓捕到了一只巨型乌贼,它重达350kg,身长3.5m。2014年9月16日,该大学对这只巨型乌贼做了尸体解剖,发现这只乌贼体内竟有3颗心脏。

鱿鱼饲养方法

凶猛的肉食性动物,食物大多为小公鱼、沙丁鱼、鲹和燐虾等小型中上层种类,也大量捕食其同类。同时,它又是金枪鱼、鲐、带鱼和海鸟的重要食饵。世界主要枪乌贼渔场在南海北部、暹罗湾、日本九州、菲律宾群岛中部、西欧西部和美国东部、西部海域。渔场多位于岛礁周围,水清流缓、盐度较高、底质粗硬、海底凹窝、沿岸水系和暖流水系交汇处。

鱿鱼雌雄分辨

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,从顶端向后约占全腕1/3的吸盘特化为2行尖形突起。

鱿鱼繁殖方式

枪乌贼生活在离岸不太远的海区。每到春季产卵时,成群的枪乌贼游到近岸产卵。卵都包被在一个棒状的、透明胶质鞘内。常有很多棒状卵鞘基部联在一起,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,形状好像一朵白色的花,非常好看。许多卵鞘常集聚一起,颇似长形的花瓣。卵群多散布于海底,或附于其他物体之上。孵化期因种类而异,如莱氏拟乌贼约需1个月,而中国枪乌贼仅需8-16天左右,水温对孵化时间早迟有较大的影响。孵化率甚高,一般可达70-8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