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长瓣兜兰

动物百科

长瓣兜兰

长瓣兜兰:别名,为天门冬目、兰科、兜兰属、兜兰系列花卉,原产于亚洲中国广西西南部(靖西)、贵州西南部(兴义)和云南东南部(麻栗坡)。野生于海拔1000-2250m的林缘或疏林中的树干上或岩石上。1940年命名。。

附生兰科植物,植株较高大,姿态美观,花大而艳丽,花形优雅,颜色变化较多,是我国仅有的几种多花性兜兰之一,是观赏兜兰之上品,我国1级保护野生植物,也是育种专家作为杂交育种的优秀亲本之一。

颜色分类:白色_绿色

茎形分类:根状

叶序分类:丛生

叶形分类:带形

光照需求:中弱

开花季节:夏季

培育难度:较难

适宜温度:22℃±6℃

酸碱范围:6±.5(PH)

长瓣兜兰植物特征

叶基生,2列,2-5枚。叶片宽带形或舌状,厚革质,干后常呈棕红色,先端近浑圆并有裂口或小弯缺,背面中脉呈龙骨状突起,无毛,基部收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彼此套叠,长度可达6-7cm。

长瓣兜兰种植方法

对培养土的要求较高。原生地地降水较多,一年中只有几个月空气比较干燥,因此兜兰全年要求湿润的培养土。此外,为预防根部缺氧,应保证培养土排水良好。抗逆性较强,病虫害较少,闷热不通风的地方,偶有红蜘蛛为害,可用三氯杀蜻醇类药物防治。若有棉絮状的康氏粉蛤为害,可用杀蛟壳虫类的药物杀灭,一般隔一周施用一次,2-3次即可消除虫害。

长瓣兜兰繁殖方式

花后结果率极低,所以极少采用种子来繁殖,只有培育新品种时才进行种子繁殖。长瓣兜兰萌孽能力强,每株成年开花植株基部有1-3年生的个体3-5株,每3株分为1丛,通常种植三年后就能开花,花后植株第二年或者第三年逐浙枯萎死亡。单株的植株不易开花,至少要三株以上才能开花。

长瓣兜兰开花形态

花期7-9月,果期11月。花葶近直立,绿色,无毛或较少略被短柔毛。总状花序具2-4花,花苞片宽卵形,先端钝并常有3小齿,近无毛。花大,中萼片与合萼片白色而有绿色的基部和淡黄绿色脉,花瓣淡绿色或淡黄绿色并有深色条纹或褐红色晕,唇瓣绿黄色并有浅栗色晕。中萼片近椭圆形,先端具短尖,边缘向后弯卷,内表面基部具短柔毛,背面中脉呈龙骨状突起。子房顶端常收狭成喙状。蒴果近椭圆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