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白纹伊蚊

动物百科

白纹伊蚊

白纹伊蚊:别名花蚊子_花斑蚊_亚洲虎蚊,为双翅目、蚊科、伊蚊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南部地区,现已扩散至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地区70多个国家,目前还在不断扩散。常喜栖息在阴暗、避风有积水的区域,住房周围的草丛、竹林、葡萄架、缸罐内壁和猪栏等处,多栖息在附近的草丛和植物叶子下面。1894年命名。完全变态的昆虫,即生活史包括卵、幼虫、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。卵、幼虫和蛹都在水中生长发育,成虫在陆上生活。

我国最常见、危害最大的蚊种之一,攻击性很强,是多种病毒媒介,包括登革热、罗斯河和西尼罗病毒。卵有很强的抗寒能力和生命力,容易被携带传播,使其能侵入新领地,发展为优势蚊种,是过去20年全球扩散速度最快的100种物种之一。

科目分类:蚊蝇

生存环境:农田

颜色分类:白色_棕色

居住环境:地栖

最大体型:0.5cm

性情分类:敏捷

寿命年限:1年

适宜温度:26℃±4℃

食物饲料:寄生

白纹伊蚊形态特征

中小型蚊虫。头鳞典型。喙比前股略长,暗褐色。触须约为喙的1/5长,黑色,末段背面银白色。盾片有中央银白纵条,翅基前有一银白宽鳞簇。幼虫栉齿基部具细繸。尾鞍不完全。翅鳞一致深褐色,仅前缘脉基端有一白点。平衡棒结节具黑鳞。

白纹伊蚊生活习性

雌蚊偏吸人血,多在户外侵袭人体,但也有在室内叮咬吸血者。其刺叮凶猛异常,刺叮后皮肤奇痒、可引起皮肤红肿,局部皮炎,甚至全身性皮炎,抓破后易溃痒感染。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后,伊蚊又开始逐渐成为寨卡病毒传播元凶,使得全世界人民“谈蚊色变”。

白纹伊蚊饲养方法

白纹伊蚊是“半家蚊”,喜欢孳生在小型的积水容器中,家居周围废弃的缸、罐、桶、锅、泡菜坛、盆景、莲花缸、罐头盒、碗、杯等积水中。室内的插花瓶、水缸、痰桶和花盆托等积水。植物的茎叶等小型积水,如竹筒、叶腋、椰子壳、芭蕉叶、香蕉叶等积水中。除孳生于人类周围,在远离人居的竹林的竹桶、树洞、石穴等积水容器中,也可大量孳生。

白纹伊蚊雌雄分辨

 

白纹伊蚊繁殖方式

一般喜在黑色和棕色的容器、位置粗糙的表面、较低位置的容器内产卵。其中,以白天产卵为主,说明光照对产卵有一定影响,产卵量与成蚊密度一致。此外,气温也影响这种蚊的产卵,研究发现这种蚊幼虫在6-9月为高峰期,此后数量逐渐下降,说明温度对产卵具有重要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