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菩提树

动物百科

菩提树

菩提树:别名思维树,为蔷薇目、桑科、榕属、蔷薇系列植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(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区)、印度、日本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越南、不丹、锡金、尼泊尔、巴基斯坦。各地分布多为人工栽培个体,但喜马拉雅山区,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至不丹有野生。1753年命名。幼树常附生于其他树木之上。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在传统中医药中,有治疗哮喘、糖尿病、腹泻、癫痫、胃部疾病等用。。

佛教五树之一,在印度,每个佛教寺庙都要求至少种一棵菩提树。传说在2000多年前,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,印度教、佛教、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“神圣之树”。印度将其视为国树,对其实施“国宝级”的保护,足以见其地位之重要。

颜色分类:粉色_绿色

茎形分类:直立

叶序分类:单生

叶形分类:披针

光照需求:中光

开花季节:冬季

培育难度:中等

适宜温度:24℃±6℃

酸碱范围:6±.5(PH)

菩提树植物特征

大型乔木,株高可达15-25m,胸径30-50cm。树皮灰色,平滑或微具纵纹,冠幅广展。小枝灰褐色,幼时被微柔毛。叶革质,三角状卵形表面深绿色,光亮,背面绿色,先端骤尖,顶部延伸为尾状尖,基部宽截形至浅心形,全缘或为波状,基生叶脉三出,侧脉5-7对。叶柄纤细,有关节,与叶片等长或长于叶片。托叶小,卵形,先端急尖。

菩提树种植方法

菩提树喜光、喜高温高湿,25℃时生长迅速。不耐霜冻,越冬时气温要求在12℃左右。抗污染能力强,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肥沃、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为好。菩提树幼林在热带地区(水分充足的地区)生长迅速。

菩提树繁殖方式

播种、插条。菩提树枝条容易扦插成活,在春季或秋季选择8-15年生健壮的母株,在母株上选取具有饱满腋芽的枝条,截取半木质化部分长约15cm的插穗(直径5-8mm左右)进行扦插繁殖,扦插深度约为3cm,扦插完后搭上小弓棚,用白色塑料农膜盖上,前后两端保持通风透气,保证小棚内较高的相对湿度,10天左右生根。也可用直径10-15cm、长1.5-2.5m的健壮枝条,剪去全部的侧枝和叶片,埋人土中20-30cm,用稻草包扎整个露出地面的枝干,遮荫保湿,通常20天后即可生根。

菩提树开花形态

花期3-4月,果期5-6月。总花梗长约4-9mm。雄花:瘿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内壁,雄花少,生于近口部,无柄,花被2-3裂,内卷,雄蕊1枚,花丝短,瘿花具柄,花被3-4裂,子房光滑,球形,花柱短,柱头膨大,2裂。雌花无柄,花被片4,宽披针形,子房光滑,球形。花柱纤细,柱头狭窄。榕果球形至扁球形,直径1-1.5cm,成熟时红色,光滑。基生苞片3,卵圆形。花供药用,可发汗镇痉,并有解热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