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毛竹

动物百科

毛竹

毛竹:别名马汉竹_毛竹林,为禾本目、禾本科、刚竹属、禾本系列植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,自秦岭、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和台湾省,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。1737年引入日本,后又引至欧美各国。1896年命名。毛竹生长快、成材早、产量高、用途广,竿型粗大,可做建筑梁柱、棚架、脚手架,也可编织器具及工艺品,枝梢可作扫帚,嫩竹及竿可作造纸原料。造林5-10年,即可年砍伐利用。从出笋到成竹只需2月,当年即可造纸。经营好的竹林,除竹笋等竹副产品外,每亩可年产竹材1500-2000kg。。

我国栽培悠久、面积最广、经济价值最重要的竹种。笋味脆美,可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、笋干、笋衣等。植株叶翠、四季常青、秀丽挺拔、经霜不凋、雅俗共赏,可植于庭园曲径、池畔、溪涧、山坡、石迹、天井、景门,或室内盆栽观赏,与松、梅共誉为岁寒三友。

颜色分类:黄色_绿色

茎形分类:直立

叶序分类:互生

叶形分类:披针

光照需求:中弱

开花季节:春季

培育难度:中等

适宜温度:22℃±5℃

酸碱范围:6±.5(PH)

毛竹植物特征

地下茎为单轴散生,竿高可达20m以上,粗者可达20cm以上。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,箨环有毛,老竿无毛,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。基部节间甚短而向上则逐节较长。竿环不明显,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。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,具黑褐色斑点及密生棕色刺毛。叶片较小较薄,披针形,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具柔毛,次脉3-6对,再次脉9条。

毛竹种植方法

根系集中稠密,竹秆生长快,生长量大。因此,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,年平均温度15-20℃,年降水量为120-180cm。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,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,又不耐积水淹浸。板岩、页岩、花岗岩、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、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、黄红壤、黄壤上分布多,生长良好。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、山麓、山腰地带。土壤深度在50cm以上,肥沃、湿润、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。

毛竹繁殖方式

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、移鞭造林、截秆移兜造林、实生苗造林和鞭节育苗造林等。其中,移竹造林法在生产中应用最广。毛竹林的林下植被有油茶、拎本、姜子、鹅掌楸、山矾、悬钩子、紫金牛、柔毛绣球,还有木荷,丝栗拷等,草本植物主要为禾本科、莎草科和蕨类植物如里白、铁芒箕等。有时,毛竹亦与杉木、马尾松、长柄水青冈、头状四照花等组成各种类型的混交林。在这些混交林中,毛竹一般居于第二层,顶层为形体较高大的马尾松等。

毛竹开花形态

花期5-8月。花枝穗状,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,常偏于一侧,呈整齐的复瓦状排列,下部数片不孕而早落,致使花枝下部露出而类似花枝之柄,上部的边缘生纤毛及微毛,无叶耳,具易落的鞘口繸毛,缩小叶小,披针形至锥状。小穗仅有1朵小花。颖果长椭圆形,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。笋期4月。开花时,枝叶发黄,在竹枝顶部,生出诸多如纺锤形的苞,大量消耗养分。开花结实后,竹叶脱落,竹秆枯黄死亡,竹鞭失去萌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