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地耳蕨

动物百科

地耳蕨

地耳蕨:别名干肚药_散血草,为真蕨目、三叉蕨科、地耳蕨属、蕨类系列植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毛里求斯、波利尼西亚等热带地区。我国分布于东南沿海及云贵等地的热带地区。全草可入药,有清热解毒、活血止血的功效。用于治疗痢疾、小儿稀便、便血。。

植株高10-20cm。根状茎长而纤细,横走,密被鳞片。叶疏生、纸质,干后褐色,上面疏被早落的有关节的淡棕色毛,下面几光滑,叶缘密被有关节的淡棕色长睫毛。

颜色分类:黄色_绿色

茎形分类:匍匐

叶序分类:丛生

叶形分类:羽形

光照需求:中弱

开花季节:无花

培育难度:中等

适宜温度:22℃±5℃

酸碱范围:6±.5(PH)

地耳蕨植物特征

鳞片披针形,先端纤维状,边缘有疏睫毛,膜质,褐棕色并稍有光泽。叶疏生,二型。不育叶三角椭圆形,先端钝圆,基部戟状并为心形。育叶强度缩狭,羽片三叉,顶生羽片线形。

地耳蕨种植方法

 

地耳蕨繁殖方式

孢子囊汇合成线形,成熟时满布于能育叶下面,无囊群盖。

地耳蕨开花形态

不会开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