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四声杜鹃

动物百科

四声杜鹃

四声杜鹃:别名印尼四声杜鹃,为鹃形目、杜鹃科、杜鹃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南部,中国、孟加拉、不丹、文莱、柬埔寨、印度、印尼西、韩国、朝鲜等国家。野生于山地森林和山麓平原地带的森林中,尤以混交林、阔叶林和林缘疏林地带活动较多,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地边树上。1837年命名,共2个亚种。四声杜鹃游动性较大,无固定的居留地。我国为夏候鸟,海南岛为留鸟。4-5月迁到繁殖地,8-9月开始离开繁殖地往越冬地迁徙。叫声似象汉语四个字音,故人们选过不少的四字语句来给此杜鹃命名。

中型鸟类。常隐栖树林间,平时不易见到。叫声格外洪亮,因四声一度而得名,音拟“快快布谷”。每隔2-3秒钟一叫,有时彻夜不停,尤以天亮时为甚。不营巢,在苇莺、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,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。

科目分类:鹃形

生存环境:丛林

颜色分类:褐色_蓝色

性情分类:陆禽

最大体型:34cm

迁徙类型:候鸟

寿命年限:15年

适宜温度:22℃±10℃

食物饲料:昆虫

四声杜鹃形态特征

体长30-34cm,重90-150g。额暗灰沾棕,眼先淡灰色,头顶至枕暗灰色,头侧灰色显褐。后颈、背、腰、翅上覆羽和次级、三级飞羽浓褐色。初级飞羽浅黑褐色,内侧具白色横斑。翼缘白色,中央尾羽棕褐色,具宽阔的黑色近端斑,先端微具棕白色羽缘。颏、喉、前颈和上胸淡灰色。胸和颈基两侧浅灰色,羽端浓褐色并具棕褐色斑点,形成不明显的棕褐色半圆形胸环。下胸、两胁和腹白色,具宽的黑褐色横斑,横斑间的间距也较大。

四声杜鹃生活习性

性机警,受惊后迅速起飞。飞行速度较快,每次飞行距离也较远,出没于平原以至高山的大森林中。

四声杜鹃饲养方法

主要以昆虫为食,特别是毛虫,这种食性在其他鸟类中很少见。尤其喜吃鳞翅目幼虫,如松毛虫,树粉蝶幼虫、蛾类等,兼有金龟虫甲、虎虫甲,有时也吃植物种子等少量植物性食物。

四声杜鹃雌雄分辨

 

四声杜鹃繁殖方式

殖期为5-7月。自己不营巢,通常将卵产于大苇莺、灰喜鹊、黑卷尾、黑喉石鹃等鸟巢中,由义亲代孵代育。在香港、澳门一带,以黑卷尾作寄主。在长江流域灰喜鹊是这种它的常见寄主,常见灰喜鹊的幼雏被这种杜鹃的幼雏排挤出而摔死的情况。至于寄主对四声杜鹃置入的卵并不是全部接受的,澳门地区黑卷尾鸟就将其卵推出巢外,亦曾见黑卷尾群起攻击飞来之四声杜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