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暹罗鳄

动物百科

暹罗鳄

暹罗鳄:别名泰国鳄_暹罗淡水鳄_新加坡小型鳄,为鳄目、鳄科、鳄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,包括柬埔寨、印尼、老挝、泰国。野生于沼泽、缓慢的河流、湖泊等淡水水域,偶见于汽水水域。1801年命名。2012年IUCN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将其列为极危物种。

体型中等的鳄鱼,原生湿地地区食物链的最高层次,除人类外,无天敌。暹罗鳄鱼皮革在国际享有很高的声誉,皮张越大,价值越高。具有较强的领地意识,并能适应高盐度水质,可在河口半咸淡的汽水水域生活。

科目分类:鳄鱼

生存环境:湿地

颜色分类:黄色_灰色

居住环境:两栖

最大体型:400cm

性情分类:凶猛

寿命年限:60年

适宜温度:26℃±4℃

食物饲料:肉食

暹罗鳄形态特征

体长2.5-3m,最长可达4m。吻部宽,中等长,稍凹,喉部鳞甲横排。两眼眶前端有一对短的尖锐的棱嵴,额上介于两眼眶之间有一明显的眶间纵骨嵴,鳞骨突出成高嵴。口闭合时第四下颌齿嵌入上颌的一个外刻痕内,该齿外露。下颌骨联合延伸到第4或第5齿水平面。所有齿均植入牙床上分离的窝内。齿总数64-66。上体呈暗橄榄绿色或浅棕绿色,带有黑色斑点,尾和背上有暗横带斑,腹部呈白色或淡黄白色。

暹罗鳄生活习性

有着一身粗糙厚皮的鳄其实也很精细,在小鳄出壳很费劲时,雌鳄便把蛋拾起来,放在牙齿间轻轻滚动,而且用的力要恰到好处,既要使蛋壳破裂开来,又不能伤害到小鳄。

暹罗鳄饲养方法

幼体以捕食昆虫、两栖类、甲壳类、幼小的爬行类及鱼类为主,成体会捕食体形更大的动物,但主要以鱼类为食,也吃两栖动物、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。

暹罗鳄雌雄分辨

刚孵出的雏鳄长约25cm。幼体金褐色,尾部有黑色条纹。

暹罗鳄繁殖方式

10岁左右达到性成熟。每年4-5月繁殖,雄性以身躯压在雌性背上,前肢抓紧雌鳄不放,用尾绕着雌性后段,进行交配,持续数小时之久。两月后开始产卵。每年几乎都在同一地点产卵。雌鳄利用堆筑腐草作为巢穴,在巢中产卵20-50枚,孵化期约80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