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水蛭

动物百科

水蛭

水蛭:别名蚂蟥_牛蚂蟥_宽体金线蛭,为水蛭纲、黄蛭科、蚂蟥属、其他系列品种,原产于亚洲中国,野生于淡水湖泊、池塘、沟渠、水田等静水水域。春暖即开始活跃,6-10月为产卵期,到冬季蛰伏于近岸湿泥中,不食不动,生存能力极强。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大分子类化合物,如水蛭素(只存在于水蛭的唾液腺中)、肝素、组织胺、吻蛭素等。入药味咸、苦,性平,有小毒。归肝经。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,具有治疗中风、偏瘫、高血压、清瘀、闭经、跌打损伤等功效。在近年新发现,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。

吸人畜血液,会波浪式游行,也能作尺蠖式移行,是人们惧怕的吸血生物,也是水族箱中的顽固有害生物。但它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品种,药用价值很高,可提取具有抗凝血、溶解血栓作用的天然水蛭素。水蛭素是目前鉴定出的最强抗血栓制剂。

生存环境:中性

最大长度:15cm

形状分类:圆柱

颜色分类:褐色_棕色

活动区域:底层

饲养难度:容易

性情习性:危险

适宜温度:18℃±10℃

酸碱范围:6.6±1(PH)

硬度范围:8±4(DH)

寿命年限:10年

食物饲料:吸血

水蛭形态特征

体长2-15cm。体长稍扁,乍看似圆柱形。背面绿中带黑,有5条黄色纵线。腹面平坦,灰绿色,无杂色斑,整体环纹显著,体节由5环组成,每环宽度相似。眼10个,呈U形排列,口内有3个半圆形的颚片围成一Y形,当吸着动物体时,用此颚片向皮肤钻进。由咽经食道而贮存于整个消化道和盲囊中。身体各节均有排泄孔,开口于腹侧。雌雄生殖孔相距4环,各开口于环与环之间。前吸盘较易见,后吸盘更显著,吸附力也强。

水蛭饲养方法

属冷血环节动物,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,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。生长适温10-40℃,北方地区低于3℃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,次年3-4月份高于8℃左右出蜇活动。主要以吸食动物血液、体液。人工养殖条件下,以各种动物内脏、熟蛋黄、配合饲料、植物残渣,淡水螺贝类、杂鱼类、蚯蚓等作饵。寿命通常5年以上,长的可以达到10年。

水蛭雌雄分辨

雌雄同体。

水蛭繁殖方式

繁殖方式与蚯蚓相似,雌雄同体,异体交配,体内受精,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,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,生活史中有“性逆转”现象,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,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,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。交配后一个月左右,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,中包被卵带,形如“蚕茧”,排出体外,在湿泥中孵化,温度适宜,约经16-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,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