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鲫鱼

动物百科

鲫鱼

鲫鱼:别名黑鲫_土鲫_鲫壳_河鲫_鲫瓜子_刀子鱼_月鲫仔,为鲤形目、鲤科、鲫属、鲤鱼系列品种,原产于亚洲、欧洲,野生于水草丛生淡水水域,浅水湖和池塘较多。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,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各大水系均有分布,在我国养殖历史极为悠久。1758年命名。入药性平味甘,入胃、肾,具有和中补虚、除赢、温胃进食、补中生气之功效。选购买通常八分大最适合烹饪。因为这个时期的鱼刚好处于“青春期”,肉质比较饱满,味道也非常鲜美。太小肉质则不够鲜嫩,刺也会显得较多。太大肉质会较粗糙,其体内积聚的有害物质也会增多。

鲫鱼高蛋白、低脂肪,肉质细嫩、味道鲜美、营养价值高,是国民膳食结构中优质、价廉、充足的蛋白质来源。另外,鲫鱼还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性鱼类,美丽多姿的金鱼就是由鲫鱼人工培育演变而来的。

生存环境:中性

最大长度:24cm

形状分类:梭形

颜色分类:黑色_黄色

活动区域:中上

饲养难度:容易

性情习性:温和

适宜温度:22℃±5℃

酸碱范围:7.2±0.6(PH)

硬度范围:12±6(DH)

寿命年限:10年

食物饲料:杂食

鲫鱼形态特征

体长16-24cm。体侧扁,短而高,背缘隆起。腹部圆。头短小,吻钝圆。眼大、位头侧中轴上方。眼间隔宽,鼻孔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,两鼻孔间有皮质突起。口前位,圆弧形。无须。鳃孔大,侧位。鳞为圆鳞。模鳞近四方形。背鳍基长,起点约与腹鳍相对。胸鳍圆形,侧位而低,第3分枝鳍条最长。腹鳍腹位,伸不到臀鳍,第一分枝鳍条最长。体呈黑褐色,腹部淡黄。鳍黑红色或黑灰色。腹膜银灰乃至黑灰色。

鲫鱼饲养方法

喜群集而行,择食而居。属杂食性鱼类,食性广、适应性强、繁殖力强、抗病力强、生长快、对水温、含氧量要求不严苛,便于养殖,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。人工饲养,不论深水或浅水、流水或静水、均能生存。即使在pH=9的强碱性水域,盐度高达4.5%的达里湖,仍然能生长繁殖。食物有浮游生物、底栖无脊椎动物、植物和碎屑。寿命可达10年。

鲫鱼雌雄分辨

 

鲫鱼繁殖方式

卵生。繁殖能力极强,雄性在3岁时第一次繁殖,在中欧和东欧为4岁,在南欧为2岁。怀卵量32-301粒。5月至7月在18℃以上的温度下产卵,雌性个体与几只雄性产卵。雄性跟随成熟的雌性,经常带有大量的飞溅。雌性在一个季节内产卵3-5次。卵粘稠,附着在水草上。卵粒浅黄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