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唐冠螺

动物百科

唐冠螺

唐冠螺:别名冠螺,为腹足纲、冠螺科、唐冠螺属、螺类系列品种,原产于印度洋非洲东部及太平洋西部沿岸。我国分布于台湾、西沙群岛周边海域。野生于低潮线水深1-30m的碎珊瑚底质的浅海。1758年命名。属暖海螺类,足位于身体的腹面,为块状,肌肉极发达,适于爬行。其肉可食用,壳还可用于雕刻制作工艺品。我国2级保护动物。

大型海螺,世界四大名螺之一。因其壳口狭长,内、外层都扩张为帽缘形状,酷似唐僧所戴的帽子而得名。因其螺壳大、形状独特且美丽,是爱好者竞相追逐的收藏品,是家居陈设、装饰及把玩的珍品,所以十分珍贵,市场价格不菲。

生存环境:海水

最大长度:30cm

形状分类:其他

颜色分类:白色_黄色

活动区域:底层

饲养难度:中等

性情习性:温和

适宜温度:22℃±4℃

酸碱范围:8.2±0.2(PH)

硬度范围:8±2(DH)

寿命年限:10年

食物饲料:肉食

唐冠螺形态特征

壳大而厚重,长和高都可达30cm,灰白色到金黄色,具金属光泽。贝壳的表面为灰白色,并有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纹,在接近壳口的边缘处有很大的红褐色斑块。口面为肉色,具有耀目的光泽。贝壳大而坚厚,壳的顶端较尖。腹足背后有一个由足腺分泌而成盖,当身体缩入壳内后,可用它完全关闭壳口。外套膜像个口袋,能够包括整个身体。神经系统也由脑、侧、脏、足四对神经及其连结的神经组成,但结构比较复杂,有些种类神经中枢向头部集中。

唐冠螺饲养方法

通常在黄昏以后至夜间活动,白天则埋入砂砾中,仅露出背部。壳体卷成螺旋状,既保持了原有的容积,又大大减少了贝壳的长度,增加了行动的灵活性,形成了腹足类常见的螺旋形贝壳。活动较慢,肉食性,常以海藻及微小生物为食,嗜食棘皮动物,大多数以海胆为食,消化能力很强。

唐冠螺雌雄分辨

雌雄形态有别,壳体的外唇部极度外展,且雌螺的体型明显大于雄螺。

唐冠螺繁殖方式

夏季繁殖。雌雄性需交配后方能使卵受精。产卵时卵的形状、数目、卵囊形态等随种而异,卵多形成卵囊。水生种类产卵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