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黄缘萤

动物百科

黄缘萤

黄缘萤:别名黄缘萤火虫,为鞘翅目、萤科、熠萤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,仅能在部份靠山区、低海拔的水田生存。早年在我国多地农田均能见其踪影,但因栖息环境受到破坏,已越来越少见了。萤火虫所发出的光是没有热量的冷光。有萤火虫的瓶子里的温度会稍高,是由萤火虫的体温造成的。这种生物能发光的现象称为“生物发光”。这是因为萤火虫的体内有“萤光素”这种化学物质。当萤光素和氧结合时,就会发出光来。在生物发光的过程中,发光的颜色和发光的间隔取决于发光体的种类。

水生萤火虫,幼虫栖息于终年有水,水质清澈,底层为泥浆的水域,使用气管鳃呼吸。化蛹时有上陆行为,羽化时间从每年4-11月,成虫的雌雄皆有翅膀,触角呈丝状,前胸背板为橙黄色,翅鞘黑色,在两片翅鞘间有淡黄色边纹,故名为黄缘萤。

科目分类:甲虫

生存环境:湿地

颜色分类:黑色_黄色

居住环境:两栖

最大体型:1cm

性情分类:温和

寿命年限:2年

适宜温度:24℃±5℃

食物饲料:杂食

黄缘萤形态特征

体长0.6-1cm。黄缘萤幼虫期大约五至六个月,期间要经历五次蜕皮。刚蜕皮的幼虫为白色,经过数小时后才慢慢转为黑色。萤火虫成虫发光的主要目的是呼朋引伴和求偶,而幼虫发光则有照明和警戒作用。萤火虫的蛹受到干扰也会发光,目的是起警戒和却敌作用。萤火虫成虫发光的颜色因种类而异。像黄缘萤、黄胸黑翅萤会发黄色光,红胸黑翅萤会发橙色光,黑翅萤、端黑萤则会发黄绿色光。

黄缘萤生活习性

 

黄缘萤饲养方法

幼虫通常以水田内的各种螺类、贝类为食,也会捕食死去的蝌蚪、蛙类、蚯蚓及各种肉类,有共食习惯。终龄幼虫在即将化蛹前会出现上陆行为。爬上岸边,选择适当的黏土钻进去,做成化蛹室,准备化蛹。前蛹期的幼虫保持不动姿态一段日子后,第六次蜕皮,进入后蛹期。蛹期大约七天。成虫后,黄缘萤生命剩下十天左右,它们最重要工作只有求偶,产卵来繁延后代。在野外雌虫通常选择阴暗潮湿,靠近水边的水草上产卵。成虫交配,产完卵后慢慢死去,结束了一生。

黄缘萤雌雄分辨

 

黄缘萤繁殖方式

黄缘萤成虫交尾后,雌虫会寻找一个阳光不易照射到的河边青苔上、或叶片下开始产卵。一只雌虫可以产下100个卵,这些卵成浅黄色。卵期大约20天,即将孵化的卵会转成黑色。一年可发生两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