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斜纹夜蛾

动物百科

斜纹夜蛾

斜纹夜蛾:别名夜盗虫_乌头虫_莲纹夜蛾,为鳞翅目、夜蛾科、斜纹夜蛾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世界各地均有分布,我国除青海、新疆外,各地均有发生。1775年命名。幼虫啃食叶片、花蕾、花及果实,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,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。4龄以后进入暴食,咬食叶片,仅留主脉。在包心椰菜上,幼虫还可钻入叶球内危害,把内部吃空,并排泄粪便,造成污染,使之降低乃至失去商品价值。

杂食性和暴食性害虫,危害寄主相当广泛,除十字花科蔬菜外,还可危害包括瓜、茄、豆、葱、韭菜、菠菜以及粮食、经济作物等近100科、300多种植物,间歇性猖獗为害。前翅斑纹复杂,因两条波浪状纹间的3条斜伸白带而得名。

科目分类:飞蛾

生存环境:农田

颜色分类:绿色_棕色

居住环境:树栖

最大体型:2.1cm

性情分类:危险

寿命年限:1年

适宜温度:24℃±5℃

食物饲料:植食

斜纹夜蛾形态特征

成虫体长1.4-2.1cm,翅展3.7-4.2cm。成虫前翅灰褐色,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,呈波浪形,有白色条纹,环状纹不明显,肾状纹前部呈白色,后部呈黑色,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,自翅基部向外缘还有1条白纹。后翅白色,外缘暗褐色。蛹长1.8-20cm,长卵形,红褐至黑褐色。腹末具发达的臀棘一对。

斜纹夜蛾生活习性

成虫夜出活动,飞翔力较强,具趋光性和趋化性,对糖醋酒等发酵物尤为敏感。我国从北至南一年发生4-9代。以蛹在土中蛹室内越冬,少数以老熟幼虫在土缝、枯叶、杂草中越冬。南方冬季无休眠现象。各地发生期的迹象表明此虫有长距离迁飞的可能。初孵幼虫具有群集危害习性,3龄以后则开始分散,老龄幼虫有昼伏性和假死性,白天多潜伏在土缝处,傍晚爬出取食,遇惊就会落地蜷缩作假死状。

斜纹夜蛾饲养方法

各虫态的发育适温28-30℃,抗寒力很弱。在冬季0℃左右的长时间低温下,基本上不能生存。在长江流域各地,危害盛期7-9月,也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季节。幼虫共6龄,4龄后进入暴食期,猖獗时可吃尽大面积寄主植物叶片,并迁徙他处为害。当食料不足或不当时,幼虫可成群迁移至附近田块危害,故又有“行军虫”的俗称。天敌有小茧蜂、广大腿蜂、寄生蝇、步行虫,以及多角体病毒、鸟类等。

斜纹夜蛾雌雄分辨

老熟幼虫体长3.8-5cm,夏秋虫口密度大时体瘦,黑褐或暗褐色,冬春数量少时体肥,淡黄绿或淡灰绿色。

斜纹夜蛾繁殖方式

卵多产于叶背的叶脉分叉处,以茂密、浓绿的作物产卵较多,堆产,卵块常覆有鳞毛而易被发现。卵半球形,初产时黄白色,孵化前呈紫黑色,表面有纵横脊纹,数十至上百粒集成卵块,外覆黄白色鳞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