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铜翅水雉

动物百科

铜翅水雉

铜翅水雉:别名,为鸻形目、水雉科、铜翅水雉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南部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包括中国、孟加拉、柬埔寨、印度、印尼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尼泊尔、巴基斯坦、泰国、越南等地。野生于富有挺水植物或飘浮植物的淡水湖泊、水库和水塘中,有时也出现于湿草地和水稻田中。1790年命名。体形与水雉相似,但体型略小,前额有一铅灰红色的额甲。由于脚趾很长,所以也能在飘浮于水面的百合和莲叶等水生植物上快速地奔走。告警时发出响亮笛音,也发低喉音。2021年列为我国2级保护野生鸟类。

拥有鸟类中很少见的一妻多夫制,非常罕见,即为特别。且雄鸟孵卵,孵化后负责照料,雄鸟常将雏鸟带在翅膀上或背上奔跑。善于游泳和潜水,遇到危险时急速奔跑、快速游开,或沉入水中隐藏,很少起飞。

科目分类:鸻形

生存环境:湿地

颜色分类:黄色_蓝色

性情分类:涉禽

最大体型:31cm

迁徙类型:留鸟

寿命年限:18年

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
食物饲料:杂食

铜翅水雉形态特征

体长28-31cm。头部较小,头部、颈部为黑色,并带有绿色的金属光泽,到上背和两肩逐渐变为暗紫色,也具有金属光。一条宽阔而长的白色眉纹从眼睛的上方已知的枕后的两侧。背部、翅膀上的覆羽和内侧的飞羽为橄榄青铜色,腰和尾上覆羽为栗色,具紫色的光泽。尾羽和尾下覆羽为栗色。虹膜为褐色。嘴的长度中等,比较坚硬,并且在先端稍微弯曲,呈黄色。脚和趾暗绿色,腕关节有距,跗蹠的前后均有盾状鳞,趾、爪均甚长,后爪特别长。

铜翅水雉生活习性

白天活动,常集成小群,动作轻巧而灵活,行走时抬脚较高,跨步较大,每走一步都伴随着尾羽的晃动。雄鸟的领域性极强,常常为保卫领域而彼此争斗。

铜翅水雉饲养方法

主要以昆虫、蜗牛等软体动物为食,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和芽等。

铜翅水雉雌雄分辨

 

铜翅水雉繁殖方式

繁殖期6-9月,一雌多雄。通常营巢于飘浮于水面的百合叶或莲叶等水生植物上,很少在水草丛中营巢。它的巢属于浮巢,通常小而薄,呈盘状,主要由杂草和灯心草茎和草叶构成。偶尔巢也建得较大,巢内铺垫干燥的灯心草叶。7-8月产卵,每窝产卵4枚,偶尔多至6枚,颜色变化较大,淡黄色、棕褐色、甚至深红褐色或皮黄色,被稀疏的黑色线状斑。雏鸟为早成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