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桃额锥尾鹦鹉

动物百科

桃额锥尾鹦鹉

桃额锥尾鹦鹉:别名粉额鹦哥_桃额鹦哥_紫颈吸蜜桃额锥尾鹦鹉,为鹦形目、鹦鹉科、锥尾鹦哥属鸟类,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,包括阿根廷、玻利维亚、巴西、巴拉圭、秘鲁、苏里南等地。野生于低纬干燥及半干燥的棘丛、灌丛、松木山林区。1788年命名。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,繁殖期聚小群。有时会沿着森林边缘,到邻近人类居住的地区活动,或是在公园、以及农耕区觅食。

鸟喙强劲有力,喙钩曲,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,喙基部具有腊膜。有地区性迁移的习性,会到不同地区觅食。有时和蓝冠锥尾鹦鹉一起觅食,也与青绿顶亚马逊鹦鹉和鳞头鹦哥混群。

科目分类:锥尾

生存环境:丛林

颜色分类:橙色_绿色

性情分类:攀禽

最大体型:28cm

迁徙类型:留鸟

寿命年限:25年

适宜温度:22℃±8℃

食物饲料:杂食

桃额锥尾鹦鹉形态特征

体长23-28cm,重80-105g。体羽大部分为绿色,前额主要为橙色。橄榄棕色的脸颊,前额、头顶的部份以及眼睛周围为橘黄色。脸颊、喉咙以及胸部上方为浅橄榄棕色,胸部下方、下腹部、尾羽内侧、以及翅膀内侧的覆羽为黄绿色;飞行羽的尖端和飞行羽的覆羽为蓝色,尾巴内侧和飞行羽为橄榄黄。鸟喙为黑色,虹膜为橘红色。肌肉质舌厚。脚短,强大,对趾型,两趾向前两趾向后,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。

桃额锥尾鹦鹉生活习性

通常成对活动,在繁殖季节成群出现,有时候会以4-8只或是20-30只左右的群体活动,偶尔也会在栖息的树木附近聚集比较庞大的族群。个性并不十分内向,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树上或是地面觅食,在林间休憩的时候难以发现,但飞行的时候相当吵杂,会伴随刺耳的鸣叫,因此老远就可以发现。

桃额锥尾鹦鹉饲养方法

主要的食物为种子、浆果、水果、坚果、昆虫以及其幼虫等。同时也会定期造访农耕区,觅食稻米、谷类、玉米等作物和果园中的水果。取食冬青属、香蕉科、桔梗属、桉树和马提尼克属的种子,刺桐和榄仁的果实和花朵,夸雷木和盖洛卡的花朵。也吃昆虫,包括苍蝇、甲虫、飞蛾、白蚁和幼虫。

桃额锥尾鹦鹉雌雄分辨

幼鸟的体色和成鸟很类似,但是眼睛周围并没有橘色,虹膜的颜色也比较深。

桃额锥尾鹦鹉繁殖方式

繁殖季为4-9月,一年可繁殖2-3次,晚成雏。桃额锥尾鹦鹉成对聚群繁殖,巢建在空心树干上,或栖身于山沟中的崖壁或白蚁洞中。在秘鲁和阿根廷的繁殖期是6-7月之间,在其他地区可延伸4-9月。雌鸟每窝产2-4枚卵,孵化期26天左右,幼鸟52天后羽毛丰满并离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