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栗头蜂虎鸟

动物百科

栗头蜂虎鸟

栗头蜂虎鸟:别名栗头蜂虎_五彩栗头蜂虎,为佛法僧目、蜂虎科、蜂虎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南部,中国、孟加拉、不丹、柬埔寨、印度、印尼、老挝、马来西亚、缅甸、尼泊尔、斯里兰卡、泰国、越南。野生于林缘、稀树草坡等开阔地方,山脚和开阔平原地区有树木生长的悬岩、陡坡及河谷地带,冬季有时也出现在平原丛林、灌木林,甚至芦苇沼泽地区。1817年命名,共3个亚种。夏季迁移我国东南部,栖于丘陵或林地,多在空中飞行和捕食,并且伴随着合有颤音的鸣叫声,有时也站在树顶枝上。

羽色艳丽,性情活泼好动。喜结群,群体由10余只到近百只个体组成,但不与其他鸟类混群。群体生活时,极为嘈杂,声音可以传到很远。善于游泳和潜水,飞行速度很快。从水面上飞起时,总是伴随着鸣叫。

科目分类:佛法

生存环境:灌丛

颜色分类:橙色_绿色

性情分类:攀禽

最大体型:22cm

迁徙类型:候鸟

寿命年限:16年

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
食物饲料:昆虫

栗头蜂虎鸟形态特征

体长20-22cm,重19-26g。眼先、眼下一宽纹越过栗色耳羽及一狭额纹黑色。头余部至上背棕栗色。下背及翅表面辉草绿色,最内侧飞羽端部沾蓝,初级飞羽第一片周缘、其余飞羽端部及内缘均黑褐色,内翈基部及腋羽红棕色,张翼时见一大翼斑。颏、喉淡黄色,喉下有一棕栗色带斑,与背部同色相融合,栗带斑下有一黑色环形斑。虹膜赤红色(幼鸟者淡褐色),嘴、脚均黑色。

栗头蜂虎鸟生活习性

较大的群体可多达数百只。每天黎明就成群结队飞到草原觅食,中午回到水边休息、饮水和吞食沙粒。当气候较为恶劣,特别是有暴风雨侵袭的天气下,也常到芦苇丛中躲避。飞行时群体的队列极不整齐,有时呈斜线飞行,很不规则。每当要向水面上降落时,总是成群地在水面的上空盘旋几圈,然后几乎同时调转方向,分别像箭一样一齐疾速地向水面落下,然后又在水面上汇集成密集的群体。

栗头蜂虎鸟饲养方法

常栖于枝头或电线等地静伺,一旦飞虫临近,迎飞而啄食。亦在空中捕食,边飞翔边捕食。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。嗜食蜂类,食物因地点、季节而异,除蜂类外,亦捕食象甲、榆毒蛾、虻、蜻蜓、白蚁、蝴蝶等鳞翅类等昆虫以及甲壳类动物。

栗头蜂虎鸟雌雄分辨

雌雄形态相近,幼鸟似成鸟。幼鸟喉下的棕栗色带颜色浅淡,黑斑呈散点状,其下各处的绿色较稀少。

栗头蜂虎鸟繁殖方式

繁殖期5-7月。常成群在一起繁殖。通常营巢于高陡的河岸、悬岩和沟谷地带。巢呈隧道状,雌雄亲鸟轮流自己掘洞为巢。每个巢洞挖掘时间大约需要经过10-20天才能完成。巢室无任何内垫物,直接产卵于巢室内地上。年繁殖1窝,每窝产卵5-6枚,卵白色,卵圆形。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,以雌鸟为主,孵化期大约20天。雏鸟晚成性,雌雄亲鸟共同育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