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北红尾鸲

动物百科

北红尾鸲

北红尾鸲:别名火燕_红尾溜_黄尾鸲_灰顶茶鸲_灰顶红尾鸲,为雀形目、鹟科、红尾鸲属鸟类,原产于亚种中部偏东地区,繁殖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,往南到中国、蒙古和朝鲜。越冬于印度阿萨姆、缅甸、泰国北部、老挝、越南和日本。主要栖息于山地、森林、河谷、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中。1776年命名,共2个亚种。在我国主要为夏候鸟和部分冬候鸟。

为食虫鸟类,食谱中80%为农作物和树木害虫,是有益于生态环境,非常重要的益鸟。行动敏捷,勤奋的地在地上和灌丛间跳来跳去啄食虫子,偶尔也在空中飞翔捕食。活动时常伴随着“滴-滴-滴”的叫声,声音单调、尖细而清脆。

科目分类:鹟科

生存环境:灌丛

颜色分类:黄色_灰色

性情分类:鸣禽

最大体型:15cm

迁徙类型:候鸟

寿命年限:10年

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
食物饲料:昆虫

北红尾鸲形态特征

头体长13-15cm。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,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,腰、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,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黑色。前额基部、头侧、颈侧、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,其余下体橙棕色。相似种红腹红尾鸲头顶至枕羽色较淡,多为灰白色,尾全为橙棕色,中央尾羽和外侧一对尾羽外翈不为黑色。秋季刚换上的新羽上体灰色和黑色部分均具暗棕色或棕色羽缘,飞羽和覆羽亦缀有淡棕色羽缘。颏、喉、上胸等黑色部分具灰色窄缘。

北红尾鸲生活习性

常单独或成对活动。有时还长时间地站在小树枝头或电线上观望,发现地面或空中有昆虫活动时,立刻疾速飞去捕之,然后又返回原处。每次飞翔距离都不远,一般是在林间短距离地逐段飞翔前进。性胆怯,见人即藏匿于丛林内。根据它的叫声很容易找到它。停歇时常不断地上下摆动尾和点头。

北红尾鸲饲养方法

人工饲养放在稍微嘈杂的地方,不要静养。活食有换食的问题,饲养头三天分早、中、晚在食杯里每次放四到六条面包虫。第四、第五、第六天用水把杂鸟料拌成湿料、面包虫四、五条每条剪成三、四段,与杂鸟湿料拌和在一起。主要以昆虫为食,多以鞘翅目、鳞翅目、直翅目、半翅目、双翅目、膜翅目等昆虫成虫和幼虫为食,种数达50多种,其中约80%为农作物和树木害虫。

北红尾鸲雌雄分辨

雌鸟比雄鸟小一些,额、头顶、头侧、颈、背、两肩以及两翅内侧覆羽橄榄褐色,其余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具白色翅斑。腰、尾上覆羽和尾淡棕色,中央尾羽暗褐色,外侧尾羽淡棕色。下体黄褐色,胸沾棕,腹中部近白色。眼圈微白色。虹膜暗褐色,嘴、脚黑色。

北红尾鸲繁殖方式

繁殖期间活动范围不大,通常在距巢80-100m范围内活动,不喜欢高空飞翔。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,通常1天产1枚卵,每窝产卵6-8枚,以6-7枚居多。卵鸭蛋青色、鸭蛋绿色和白色等不同色型,均被有红褐色斑点,尤以钝端较多,卵为钝卵圆形或尖卵圆形,重1.8-2.1g。最后一枚卵产出后的当天即开始孵卵,孵卵全由雌鸟承担,雄鸟在巢附近警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