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白鹇

动物百科

白鹇

白鹇:别名银鸡_银雉_越鸟_越禽_白雉,为鸡形目、雉科、鹇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南中国、柬埔寨、老挝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。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。我国分布于云南高黎贡山地区。尤以森林茂密,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较为常见,亦出现于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内。1758年命名,共16个亚种。宋代李昉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,白鹇即被称为“闲客”。唐代李白曾作诗“赠黄山胡公求白鹇”。

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是我国传统名贵的观赏鸟,翎羽华丽、体色洁白,因啼声喑哑,也被称为“哑瑞”。它华丽的羽毛,清新的黑白对比,颇有仙鸟的气质,清朝更把白鹇作为为五品官服的图案。

科目分类:鸡形

生存环境:丛林

颜色分类:白色_黑色

性情分类:陆禽

最大体型:120cm

迁徙类型:留鸟

寿命年限:25年

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
食物饲料:杂食

白鹇形态特征

头体长65-120cm,重1.5-2kg。雄鸟羽色不同于其他雉类的绚丽华美,而是一身银装素裹。头上羽冠及下体蓝黑色,脸裸露,赤红色。上体和两翅白色,自后颈或上背起密布近似V字形的黑纹。黑纹的多寡,粗细以及显著与否随亚种而不同。尾甚上,白色,尾的长短、其上有无黑纹、黑纹的多少,亦随亚种而不同,是亚种的另一鉴别特征之一。虹膜橙黄色或红褐色,嘴角绿色,脚红色。

白鹇生活习性

通常成对或成3-6只的小群活动,冬季有时集群个体多达16-17只。性机警,胆小怕人,受惊时多由山下往山上奔跑,很少起飞,紧急时亦急飞上树。群体由一只强壮的雄鸟和若干成年雌鸟、不太强壮或年龄不大的雄鸟以及幼鸟组成,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关系。每当春季繁殖期之前,总会有发生激烈的争斗。黄昏时,它们在林中树枝上栖息。

白鹇饲养方法

杂食性,主要以椎栗、悬钩子、百香果等植物的嫩叶、幼芽、花、茎、浆果、种子,以及根和苔藓等为食,其中最常吃的是南亚锥栗的坚果、崖豆、蕨叶、芭蕉芋等植物。也吃金针虫、蝗虫、蚂蚁、蚯蚓、鳞翅目昆虫和幼虫、甲虫、蚂蚁、蜗牛等动物性食物。食物种类已经记录到的就有66种植物,以及30多种动物。

白鹇雌雄分辨

雌鸟上体棕褐色或橄榄褐色,羽冠褐色,先端黑褐色。脸裸出部小,赤红色。背羽干较淡,边缘较深,飞羽棕褐色,次级飞羽外翈缀有黑色斑点。中央尾羽棕褐色,外侧尾羽黑褐色,满布以白色波状斑。

白鹇繁殖方式

繁殖期筑巢于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。每窝产卵4-6枚,雏鸟早成性,孵出的当日即可离巢随亲鸟活动。据说,雄白鹇繁育期会吃其他白鹇的蛋,以维护自己后代的优势,这就是适者生存强者胜吧。原本以为它是个清廉君子,原来是个偷蛋专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