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乌梢蛇

动物百科

乌梢蛇

乌梢蛇:别名南蛇_乌蛇_青蛇_乌风蛇_乌梢鞭_乌药蛇_黑乌蛇_黑花蛇_水律蛇_剑脊蛇_一溜黑_黑风蛇_黄风蛇,为蛇目、游蛇科、乌梢蛇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,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,栖息于丘陵地带。在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就有记载。在民间或医药领域,乌梢蛇的应用价值非常的大,无论是泡酒饮用或用于制药行业,其用量和市场价值都是非常喜人。

是典型的食、药两用蛇类,且无毒,不属于保护动物,可做为宠物饲养。它不仅肉质鲜美,优于其他众多的无毒蛇,而且还具有祛风湿、通经络的功效,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、中风、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等顽固性疾病的首选天然药材。

科目分类:游蛇

生存环境:灌丛

颜色分类:褐色_黑色

居住环境:洞栖

最大体型:260cm

性情分类:野性

寿命年限:20年

适宜温度:26℃±4℃

食物饲料:肉食

乌梢蛇形态特征

全长180-260cm。上唇鳞有8枚,其4、5枚入眼,下唇鳞9-11枚,第6枚最大。颊鳞低矮,1枚,眼前鳞1枚,上缘包至头背,颞鳞前后各2枚。背鳞前段16行,后段14行,背脊中央2-4行起棱。体呈青灰褐色,各鳞片的边缘呈黑褐色。背中央的2行鳞片呈黄色或黄褐色,其外侧的2行鳞片则成黑色。上唇及喉部淡黄色,腹面灰白色,其后半部呈青灰色。

乌梢蛇生活习性

对场地湿度及其环境的变化比其他蛇类更敏感,喜暖厌寒、喜静厌乱。同其他蛇类一样,亦有冬眠习性。每年的秋末冬初,当外界气温降至15℃左右时,该蛇便本能地入洞蜷曲成团、蛰伏冬眠了。整个冬眠期长达6个月之久,期间不食、不动、不排泄、不蜕皮,主要靠体内储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存的最低水准。该蛇的耐饥力很强,可以几个月甚至1年不吃也不会死亡。

乌梢蛇饲养方法

刚孵化出来的乌梢蛇幼蛇,1周内可不必喂食,幼蛇可靠消耗自身体内贮藏的卵黄维持需要。1周后可适当饲喂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黄粉虫、蝌蚪、碎肉等,1个月后,可喂一些小青蛙、乳鼠、泥鳅等。温度保持在25℃左右,相对湿度在80%左右。成蛇喜食的食物较多,如蛙类、鼠类、鱼类等。饲喂时,应根据蛇的大小,投喂不同的量,一般每3-5天投喂1次。

乌梢蛇雌雄分辨

雌蛇较短,眼睛较大,鼻孔大而椭圆,位于两鼻鳞之间。

乌梢蛇繁殖方式

卵生繁殖,从孵出到性成熟一般需经过2.5-3.5年。每年春末夏初,当外界温度升高到20℃左右时,乌梢蛇结束冬眠,出来活动配种。交配时,雄蛇、雌蛇相互缠绕,头部抬起。交配时间10-60分钟。一般雌蛇配种后不再接受交配,雄蛇则可与多条雌蛇交配。雌蛇配种后约经41天开始产卵,产卵期约为2个月,每次产卵15枚左右。卵呈椭因形,两头较钝,乳白色。人工孵化时,温度控制在28-32℃,相对湿度在75-80%,孵化时间50天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