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山瑞鳖

动物百科

山瑞鳖

山瑞鳖:别名山瑞_瑞鱼_沙鳖,为龟鳖目、鳖科、山瑞鳖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(广西、广东、贵州、云南、海南、香港、台湾)、越南。在自然环境中,白天多栖息在山涧、水沟、河道、浅滩、池塘草丛的沙泥中。1906年命名。在人工养殖情况下,白天喜欢钻入泥沙,所以人们也被称为沙鳖。名贵的水产品,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,具有滋阴凉血之功效,主治骨蒸劳热、久疟、久痢、崩漏带下等症。山瑞甲也可入药,功效同普通鳖甲相同,具有滋阴潜阳、软坚散结的功效。

外形与俗称甲鱼的中华鳖十分相似,但体形稍大,且较为肥厚。肉质细嫩、滋味鲜美,是我国南方及港澳高级餐馆酒家筵席佳肴。鳖卵白含鸡型溶菌酶,对溶壁细球菌细胞壁有强烈溶解作用,因此身价很高,是普通鳖的1-2倍。

科目分类:鳖类

生存环境:湿地

颜色分类:褐色_青色

居住环境:两栖

最大体型:32cm

性情分类:凶猛

寿命年限:60年

适宜温度:27℃±4℃

食物饲料:杂食

山瑞鳖形态特征

背盘长12-32cm,长卵圆形。头部较大,呈圆锥形,为乌黑色或黑绿色,吻部向前突出,并形成管状吻突,鼻孔开口于吻突端,眼睛在头部的侧上缘。皮肤柔软而粗糙,没有龟那样的角质盾片。颈部较长,颈的基部两侧和背甲的前沿各有一团肉质鼓钉状突起的大瘰粒,背盘前缘有一排粗大的凸粒,可以与中华鳖相区别。甲的周围有宽而肥厚的革质皮膜,似短裙。四肢扁平,后缘薄,似桨状。趾间有发达的蹼,都具3爪,适于在水中游泳和潜水。

山瑞鳖生活习性

喜栖于清澈流动的山涧溪流中,常到岸边和湿地觅食。白天喜欢在岸边晒太阳。

山瑞鳖饲养方法

变温动物,入冬12℃以下后,便蜇伏在沙泥或石头底下进入冬眠状态。春季温度回升到18-20℃时,便苏醒过来开始觅食。适温25-32℃。水温高于37℃有热死的危险。山瑞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,在自然界,它吃小鱼、小虾、蛙类、螺类、昆虫、蠕虫等,也吃动物尸体和水草等。在人工养殖情况下,它善食福寿螺肉、田螺肉、蜗牛肉、蚌肉、鱼肉、动物下脚料及蚯蚓、蝇蛆等。山瑞鳖一般都在晚上大量摄食,投喂量一般是它体重的5-8%。

山瑞鳖雌雄分辨

雄性尾基粗,尾巴狭而长,尾尖超出裙边,泄殖肛孔近尾瑞。雌性尾短,据此可以区分它的性别。

山瑞鳖繁殖方式

体重1.5kg,年龄3年以上性成熟。属卵生动物,产卵旺盛期在6-7月。当水温达20℃以上时,开始发情交配,交配时要求池水深度在50cm以上,否则不交配。交配后15-20天开始产卵,在岸边寻找潮湿疏松的沙土地带挖窝产卵。每年产卵1-2次,个别的产3次,每次产卵5-15枚,大的个体每次可产卵20多枚。卵白色,呈圆形,受精后的卵在动物极有一个白色亮区,直径为4-7毫米,如果卵产出3-5天后没有白色亮区出现,说明卵没有受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