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鳄蜥

动物百科

鳄蜥

鳄蜥:别名水蛤蚧_落水狗_瑶山鳄蜥,为蜥蜴目、鳄蜥科、鳄蜥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亚洲中国(广东、广西)和越南,栖息于海拔760m以下的沟谷中,一般都是溪流不大的积水坑。周围怪石嶙峋,灌木丛生,树叶叶缘多为锯齿形,与鳄蜥尾部的缺刻类似,这些特征为其隐藏提供了良好保障。1930年命名。

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品种,全身为橄榄褐色,侧面较淡,染有桃红或桔黄色并杂有黑斑。头部较高,尾巴侧扁,鳞片棱嵴状,因很多些特性与鳄鱼相似故得名。晨昏活动,白天在细枝上熟睡,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。

科目分类:蜥蜴

生存环境:湿地

颜色分类:橙色_黑色

居住环境:两栖

最大体型:30cm

性情分类:胆小

寿命年限:12年

适宜温度:25℃±4℃

食物饲料:昆虫

鳄蜥形态特征

全长35-52cm,尾长约23cm,重50-100g。身体可以分为头部、颈部、躯干部、四肢、尾5个部分。背部至尾巴的端部有暗色的横纹,腹面呈乳白色,其边缘带有粉红色或桔黄色。头部前端较尖,后部为方形,略呈四棱锥形,顶部平坦,平铺着不显著的细鳞,近吻端的鳞片较大,颅顶部的中央有一个明显的乳白色小点,称为颅顶眼。尾部有黑色与棕绿色相间的横纹11-12条,每条约占2节。

鳄蜥生活习性

天生不爱活动,当地人喜欢称之为“大睡蛇”,它们可以一个月不吃不喝而不影响生存。夜间多在距离水面的高度为1m左右、直径为3-7cm的树枝上停息。四肢紧抱树干,闭着眼睛,一动不动,用手在其背上抚摸也毫无反应。但是如果触动树枝,它就会立即翻身落入水坑中躲藏,潜水时间可达20分钟之久,因此又有“落水狗”的俗称。被捉后常以假死来保全自己。

鳄蜥饲养方法

发现猎物后,便鼓动着眼睑,伸出小舌头,悄悄地接近猎物,然后迅速扑上去,用嘴咬住猎物,再慢慢地将猎物整个吞下去。冬季隐藏在树洞或岩隙中冬眠。在冬眠期间如果阳光充足,气温升高,有时也会出来活动。一般气温在15℃时开始冬眠,时间长达4-5个月左右。食物以昆虫为主,也吃蝌蚪、蛙、小鱼、蠕虫。

鳄蜥雌雄分辨

 

鳄蜥繁殖方式

卵胎生,每年8月交配,此后受精卵在雌性体内发育,但并不从母体中吸取养料,怀孕期为9-10个月。翌年5-6月间气温回升时,怀孕的雌性鳄蜥从冬眠中苏醒,然后开始产仔。有时在陆上产仔,也有时产于水中,每产4-8条,在1-2天内产完,未受精卵也在产仔时产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