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蓑羽鹤

动物百科

蓑羽鹤

蓑羽鹤:别名闺秀鹤,为鹤形目、鹤科、蓑羽鹤属鸟类,原产于亚洲中部及非洲北部,我国繁殖于新疆、宁夏、内蒙、黑龙江、吉林,越冬于南部。野生于海拔5000m以下的开阔平原、草地、沼泽、苇塘、湖泊、河谷、半荒漠、高原湖泊等环境中,有时也在农田活动。1758年命名。我国3月开始,陆续到达繁殖地,10月南迁越冬,成家族群或小群迁飞。在我国种群数量较少,属很少见的珍稀鸟类,1988年列为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迁徙飞行时呈V字编队,颈伸直。叫声如号角似灰鹤,但较尖而少起伏。

鹤科家族15个成员中,体型最为娇小的。眼后形如流苏的白色长羽,胸前的蓑羽,红色的眼睛,使得身形纤长的它拥有娴静优雅的气质。传说法国王后安托瓦内特,第一次见到它,觉得它宛如大家闺秀,所以又称它闺秀鹤。

科目分类:鹤形

生存环境:湿地

颜色分类:白色_灰色

性情分类:涉禽

最大体型:92cm

迁徙类型:候鸟

寿命年限:50年

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
食物饲料:杂食

蓑羽鹤形态特征

体长68-92cm,重2-2.8kg。通体蓝灰色,眼先、头侧、喉和前颈黑色,眼后有一白色耳簇羽极为醒目。头顶珍珠灰色,喉和前颈羽毛也极度延长成蓑状,悬垂于前胸。其余头、颈和体羽蓝灰色。大覆羽和初级飞羽灰黑色,内侧次级飞羽和3级飞羽延长,覆盖于尾上,也为石板灰色,飞翔时翅尖黑色。虹膜红色或紫红色,嘴黄绿色,脚和趾黑色。

蓑羽鹤生活习性

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,多呈家族或小群活动,有时也见单只活动的。性胆小而机警,善奔走,常远远地避开人类,也不愿与其他鹤类合群。作为中亚迁徙路线的代表鸟类之一,秋季南迁印度次大陆度过严冬,春季返回,一年两次翻越喜马拉雅山。数以万计的蓑羽鹤会在4月聚集,迎着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群山奋力高飞。凛冽的强风常让它们功败垂成,游猎的金雕随常发动致命的伏击。永不放弃的蓑羽鹤群,却总能奇迹般地飞越云端之上的巅峰。

蓑羽鹤饲养方法

常在水边浅水处或水域附近地势较高的羊草草甸上活动。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、虾、蛙、蝌蚪、水生昆虫、植物嫩芽、叶、草子,以及农作物玉米、小麦等食物为食,边走边食。

蓑羽鹤雌雄分辨

 

蓑羽鹤繁殖方式

繁殖期4-6月,一雄一雌制。刚迁来时常成小群活动,以后逐渐分散成对和占领巢区。通常不营巢,直接产卵于羊草草甸中裸露而干燥的盐碱地上,外周生长着羊草、芦苇、茵陈蒿等植物。也有营巢于水边草丛中和沼泽内的。1年繁殖1窝,每窝产卵1-3枚,通常为2枚。卵为椭圆形,淡紫色或粉白色、具深紫褐色斑。卵产齐后开始孵卵,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,孵化期30天。雏鸟早成性,孵出后不久即能站立或行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