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疣鼻栖鸭

动物百科

疣鼻栖鸭

疣鼻栖鸭:别名番鸭_红面鸭_美洲家鸭,为雁形目、鸭科、栖鸭属鸟类,原产于北美洲、南美洲热带地区,从中美洲到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部均有分布。野生于湖泊和热带低地森林缓慢的河流畔的树木间,在旱季时出现在咸淡水的沼泽和沿海潟湖。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大部分地区均有人工繁殖。1758年命名。在同等条件下,饲料效益高于北京鸭,还可以节省培育期的精饲料。每只鸭生产肥肝重达325-444g,而且质地细嫩肥美,细腻可口,合格率高。同时还可多得30%左右味美价高的鸭肉和优质的羽绒。

野生于温暖的水域,能在水中扑翅戏水,但不善于在水中作长时间游泳。是优良的瘦肉型肉用鸭,味美鲜嫩、无油腻感,有特殊香味,是冬令进补食品。瘦肉率高,而且肉味鲜美,富野味,且脂肪含量较北京鸭低10个百分点。

科目分类:雁形

生存环境:湿地

颜色分类:黑色_红色

性情分类:游禽

最大体型:84cm

迁徙类型:留鸟

寿命年限:20年

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
食物饲料:杂食

疣鼻栖鸭形态特征

体长66-84cm,翼展120cm,雌鸭重1250g左右,雄鸭体重3000g左右。体态健壮肥大,体躯略扁,前尖后窄,呈长椭圆形。头大而粗短,喙较短而窄,鲜红或暗红色。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的皮瘤,在头部两侧展延较宽而厚。自眼至喙的周围无羽毛。眼鲜红色。胸部宽而平,翅膀大而长、强壮有力。腿短粗壮,为红色、桔红色或黑色。趾爪硬而尖锐,蹼大而肥厚。体羽有纯黑、纯白、黑白色或白色杂有蓝青色等多种。人工驯养多为纯白色,称为白番。

疣鼻栖鸭生活习性

常集30左右的小群活动,即使换毛时也不集大群。行为谨慎和胆怯,雄鸭没有领地意识,伴侣关系相对不紧密,结对并不持久。喜欢温暖的水域,在水中扑翅浮游戏水,但不善于在水中作长时间游泳。集群生活,性情温顺,行动笨拙,步态平稳。休息时把头伸到翼下,呈“金鸡独立”状。雄鸟常发出“哩哩”的低哑叫声,雌鸟则发出“哪哪”的轻叫声。虽已被人工驯化,但由于历史较短,双翼强健,仍旧可以短距离飞行。

疣鼻栖鸭饲养方法

抗病力强、耐粗放饲养、皮下脂肪含量少、瘦肉率高、肉味鲜美,生长快,体重大,耐粗食,易肥育,胴体脂肪含量少,生长肥肝性能好等特点。夜间和凌晨较为活跃,在浅水处觅食,有时也活动于草地和岸边。是素食动物,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、种子、茎和叶为食,也吃昆虫、软体动物、甲壳类和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类和爬行动物。

疣鼻栖鸭雌雄分辨

成年鸭眼睛周围和鼻部具有红色或暗红色的肉瘤,成年雄鸭尤为明显。雄性疣鼻栖鸭体重往往可达3kg,甚至更重,雌鸭体重接近2kg。

疣鼻栖鸭繁殖方式

繁殖期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别,筑巢:圭亚那是2-3月份、委内瑞拉从6-11月、巴拿马7-11月。根据不同的环境将巢建于各不相同的位置,首选的是棕榈树、棚屋、猛禽的旧巢,甚至在地面建造多种类型的巢穴,或在河岸植被厚厚的大裂缝里建巢。雌鸭用胸部的羽毛衬在巢底部,在9-15天产下一窝卵,最多可达21枚。孵化期30至35天不等。虽然高产但生成率不高,只有2或3只幼鸭可以长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