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疣鼻天鹅

动物百科

疣鼻天鹅

疣鼻天鹅:别名瘤鹄_丹鹄_亮天鹅_瘤鼻天鹅_无声天鹅_哑音天鹅_赤嘴天鹅,为雁形目、鸭科、天鹅属鸟类,原产于欧洲、北非、亚洲中部与南部,主要栖息在水草丰盛的开阔湖泊、湿地、河湾、水塘、水库、海湾、沼泽和水流缓慢的河流及其岸边等地。1789年命名,无亚种。

丹麦国鸟,安徒生童话中,丑小鸭的原型。全身羽毛洁白,脖颈细长,游泳时,颈部弯曲呈S形,十分优美,被称为最优雅的鸟类。因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而得名。虽行走拙笨,但极善游泳。飞行时头部伸直,很少发出叫声。

科目分类:雁形

生存环境:湿地

颜色分类:白色

性情分类:游禽

最大体型:150cm

迁徙类型:候鸟

寿命年限:25年

适宜温度:20℃±10℃

食物饲料:杂食

疣鼻天鹅形态特征

头体长120-150cm,重6.8-10kg。眼深棕色嘴橙黄色,基部和球块黑色脚趾和蹼灰黑色。疣鼻天鹅雄全身雪白,头顶至枕略沾淡棕色。眼先裸露,黑色。嘴基、嘴缘亦为黑色,其余嘴呈红色,前端稍淡,近肉桂色,嘴甲褐色,前额有突出的黑色疣状物。跗蹠、蹼、爪黑色,虹膜棕褐色。尾短而圆,尾羽20-24枚,腿短至中等,前趾有蹼,蹼强大,但后趾不具瓣蹼。

疣鼻天鹅生活习性

性机警,视力强,颈伸直能远眺数里。领域性极强,巢域面积较大,每对天鹅通常都要占据大片的芦苇滩和宽阔的湖面。飞行时颈向前伸直,脚伸向后,两翅扇动缓慢而有力。常成对或呈家族群活动,有时亦集成大群,特别是冬季和换羽期间。

疣鼻天鹅饲养方法

白天觅食,晚上休息。觅食时主要是用嘴撕裂植物,有时也能像一些鸭类一样头朝下、尾朝上,将头伸到水底挖掘水生植物的根为食,偶尔也到水边地面觅食青草。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,包括水草的根、茎、叶、芽及种籽等,偶吃软体动物和昆虫及小鱼。

疣鼻天鹅雌雄分辨

雌鸟羽色和雄鸟相同,但体形较小,前额疣状突不显。嘴基有明显的球块,且在雄性较大,雌性不很发达。幼鸟头、颈淡棕灰色,前额和眼先裸露、黑色,不具疣状突,飞羽灰白色,尾羽较长而尖,淡棕灰色,具污白色端斑。

疣鼻天鹅繁殖方式

芦苇丛中营巢,由水生植物和泥土构成,内铺杂草和绒羽。夏季产卵5-7枚,是天鹅中产卵最多的一种。卵呈蓝绿色,重约340克。由雌性完成孵化,孵化期35-36天。双亲共同喂育雏鸟。繁殖期3-5月。